Poohsi

孩子說的「我討厭你」,其實不是討厭我這個人 본문

어학

孩子說的「我討厭你」,其實不是討厭我這個人

Poohsi&Company 2025. 5. 22. 10:30

 

《孩子說「我討厭你、要換新媽媽」,別再回「那你去當別人家小孩好了」!》
那天週末,我跟孩子說:「今天要先寫完功課,才可以出去打球喔。」
他皺著眉,聲音立刻提高了八度:「可是我現在只想打球,不想寫功課!」
我耐心地重申:「我知道你很想玩,可是該做的事還是要先做完,寫完功課我們就去。」
沒想到他突然大吼:「我討厭你!也討厭寫功課!你每天都只會管我!」
那一瞬間,我愣住了。
像被什麼狠狠地刺中,呼吸都停了一拍。
眼淚差點奪眶而出,但我深吸了一口氣,努力穩住情緒,蹲下來平視他的眼睛,輕聲說: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因為你想先去打球。但你可以好好說,不需要用討厭來傷人。」
他怔住了,好像沒想到我沒有立刻生氣,也沒有對他大吼。
但其實,我的心很痛。真的很痛。
因為我不是不讓他玩,我只是希望他學會先完成責任,再去享受自由。
這不是第一次了。
當他還小、不會用語言表達時,他也常用撞牆、尖叫來發洩情緒。
我們曾經擔心得不得了,以為他是不是有什麼問題,甚至帶他去看心理醫師。
醫師溫柔地告訴我們:「他沒有問題,他只是還不會說出自己的情緒。這些行為,其實都是求救訊號。」
她提醒我們,不要忽視那些激烈的反應,也不要急著責備,而是要溫柔又堅定地回應:「不可以這樣,但我會陪你一起面對。」
這句話成了我教養路上的信念。
陪著他學習說出口、學會怎麼把情緒轉換成語言,而不是傷人的尖銳話語。
但即使他現在能說話了,那些話有時候卻更刺耳 :
「我不要你了!」
「我討厭你!」
「我要換一個新媽媽!」
每一句,都像把刀。
我明明是那個陪他寫功課、安撫情緒的人,
為什麼成了他口中最不被需要的那一位?
我不是沒有灰心過,甚至也曾在情緒失控的時候,脫口而出一句:「那你去當別人家的小孩好了!」
直到這天,我才真正體會,
當孩子說:「我想換一個新媽媽」,
或許只是學會了我曾經不小心教他的語言 : 
那一句我以為他不會記得的氣話,卻被他牢牢地記住了。
語言是有記憶的,尤其是傷人的語言。
我們以為的「只是說說」,在孩子心裡,可能成了一種他可以用來傷害、保護、甚至求救的方式。
但後來我明白了 :
孩子說的「我討厭你」,其實不是討厭我這個人,
而是討厭「現在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討厭「有人阻止我」、討厭「被規則限制住」的那種無力感。
那不是恨,那是他還不會表達失望與挫折的語言。
當我們用成人的理解方式去解讀,就會太快受傷、太快反應。
但孩子不是在傷害我們,他是在試探我們的愛,是在問:「即使我這樣說,你還會愛我嗎?」
所以我開始學著在這些情緒的背後,看見他真正的需求:
他不是不想寫功課,而是他不會處理「我想玩但不能玩」這種情緒衝突。
他不是不愛我,而是他不知道怎麼說:「我需要你幫我理清我的亂。」
孩子的成長,從來不是只有乖與不乖,
而是一次次在邊界中摸索,在試探中確認愛,在衝突中建立連結。
我也曾在夜深人靜時,一邊收玩具一邊默默掉淚,
問自己:「我真的做對了嗎?他真的會懂嗎?」
但有時,他會在一切風平浪靜的時候,忽然抱住我,說:「媽媽,我最喜歡你了。」
那一刻,我知道 :
我所有的堅持,沒有白費。
孩子的「我討厭你」,
其實是「請你不要走」的另一種說法。
是「我亂了,你還會抱我嗎?」的求救訊號。
是「我在長大,你願不願意等我一下」的聲音。
所以我願意,一次又一次,即使被推開,還是張開雙手。
因為這份愛,不是獎勵,而是陪伴;不是交易,而是承諾。
這,就是我身為媽媽,最深的領悟。
真正的愛,是你不完美時,我依然選擇留下。

 


 

🧒🏻 核心段落 1:孩子的情緒與語言


孩子說的「我討厭你」,其實不是討厭我這個人,
Háizi shuō de “wǒ tǎoyàn nǐ”, qíshí bú shì tǎoyàn wǒ zhège rén,
아이의 “너 미워”라는 말은 사실 엄마라는 사람 자체를 미워하는 게 아니에요.

而是討厭「現在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討厭「有人阻止我」、討厭「被規則限制住」的那種無力感。
Ér shì tǎoyàn “xiànzài bùnéng zuò zìjǐ xiǎng zuò de shì”, tǎoyàn “yǒurén zǔzhǐ wǒ”, tǎoyàn “bèi guīzé xiànzhì zhù” de nà zhǒng wúlì gǎn.
“지금 하고 싶은 걸 못하는 것”, “누군가가 날 막는 것”, “규칙에 묶이는 것”에 대한 무력감을 미워하는 거예요.

那不是恨,那是他還不會表達失望與挫折的語言。
Nà bú shì hèn, nà shì tā hái bù huì biǎodá shīwàng yǔ cuòzhé de yǔyán.
그건 미움이 아니라, 아직 실망과 좌절을 표현할 줄 모르는 언어일 뿐이에요.


🧡 核心段落 2:父母的應對方式


她提醒我們,不要忽視那些激烈的反應,也不要急著責備,
Tā tíxǐng wǒmen, bú yào hūshì nàxiē jīliè de fǎnyìng, yě bú yào jízhe zébèi,
그녀는 우리에게 말했어요. 아이의 격렬한 반응을 무시하지 말고, 성급히 나무라지도 말라고요.

而是要溫柔又堅定地回應:「不可以這樣,但我會陪你一起面對。」
Ér shì yào wēnróu yòu jiāndìng de huíyìng: “Bù kěyǐ zhèyàng, dàn wǒ huì péi nǐ yìqǐ miànduì.”
부드럽지만 단호하게 이렇게 말해줘야 해요: “이렇게 하면 안 돼, 하지만 나는 네 곁에 있을게.”


🌿 核心段落 3:語言的力量


直到這天,我才真正體會,
Zhídào zhè tiān, wǒ cái zhēnzhèng tǐhuì,
그날이 되어서야 저는 정말로 깨달았어요.

當孩子說:「我想換一個新媽媽」,或許只是學會了我曾經不小心教他的語言。
Dāng háizi shuō: “Wǒ xiǎng huàn yí ge xīn māma”, huòxǔ zhǐshì xuéhuì le wǒ céngjīng bù xiǎoxīn jiāo tā de yǔyán.
아이가 “새 엄마로 바꿀래”라고 말한 건, 어쩌면 예전에 내가 무심코 가르친 말투를 배워서일지도 몰라요.

語言是有記憶的,尤其是傷人的語言。
Yǔyán shì yǒu jìyì de, yóuqí shì shāngrén de yǔyán.
언어는 기억을 가지고 있어요. 특히 상처 주는 말은 더 깊이 남아요.


🕊️ 核心段落 4:真正的愛


孩子的「我討厭你」,其實是「請你不要走」的另一種說法。
Háizi de “wǒ tǎoyàn nǐ”, qíshí shì “qǐng nǐ bú yào zǒu” de lìng yì zhǒng shuōfǎ.
아이의 “너 미워”는 사실 “가지 마, 내 곁에 있어 줘”라는 또 다른 표현이에요.

是「我亂了,你還會抱我嗎?」的求救訊號。
Shì “wǒ luàn le, nǐ hái huì bào wǒ ma?” de qiújiù xùnhào.
“내 마음이 엉망인데, 그래도 날 안아줄 수 있어?”라는 구조 신호예요.

是「我在長大,你願不願意等我一下」的聲音。
Shì “wǒ zài zhǎngdà, nǐ yuànbùyuànyì děng wǒ yíxià” de shēngyīn.
“나는 자라는 중이야. 조금만 기다려 줄래?”라는 목소리예요.


🌸 結語:母愛的本質


這,就是我身為媽媽,最深的領悟。
Zhè, jiù shì wǒ shēn wéi māma, zuì shēn de lǐngwù.
이것이 바로 내가 엄마로서 가장 깊이 깨달은 진리예요.

真正的愛,是你不完美時,我依然選擇留下。
Zhēnzhèng de ài, shì nǐ bù wánměi shí, wǒ yīrán xuǎnzé liúxià.
진정한 사랑이란, 네가 완벽하지 않을 때에도 나는 여전히 곁에 머무르기로 선택하는 거야.


🧡 核心主題解析

1. 孩子的「傷人語言」其實是「求救訊號」
當孩子說「我討厭你」、「我要換新媽媽」時,不是真正的恨,而是情緒無法表達時的出口。他們是在表達「我無法處理自己的感受」或「我正在亂流裡,需要你幫我理清」。

2. 父母的話語也會成為孩子的語言
文章提到:「他學會了我曾經不小心教他的語言。」這提醒我們:即使是無心的氣話,孩子也會記得並模仿,用來表達自己的憤怒或防衛。

3. 父母的愛是無條件的等待與陪伴
不是立即回擊或說教,而是「溫柔又堅定」地陪伴與引導。真正的教養,不是控制,而是引領他學會面對自己的情緒。

4. 教養不是直線成長,而是反覆試探與確認
「成長,是在邊界中摸索,在衝突中建立連結。」這句話非常有力量,讓人理解到孩子的叛逆與情緒,其實是他們內在成長的一部分。


✨ 引發共鳴的金句整理

金句解讀與情感

 

「那你去當別人家的小孩好了!」 看似簡單的一句話,卻可能深深傷害孩子的心,也教會他用言語傷人。
「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但你可以好好說。」 對情緒的肯定與引導,是溝通的第一步。
「他不是不想寫功課,而是不會處理『想玩但不能玩』的情緒衝突。」 揭示了行為背後真正的心理需求。
「孩子說的『我討厭你』,其實是『請你不要走』的另一種說法。」 將尖銳語言轉譯為心底的渴望,極具療癒力。
「真正的愛,是你不完美時,我依然選擇留下。」 是整篇文章的靈魂,也是所有親子關係最核心的愛之表達。
 

🌱 給父母的提醒與力量

  • 孩子不是在對你發動攻擊,而是在問「你還愛我嗎?」
  • 越是在他最失控時,越需要你最穩定地在場。
  • 語言是可以修復的,只要你選擇溫柔回應而非對抗。
  • 孩子的成長需要時間,他不是馬上會懂,但他會記得你怎麼對他。